支持终端下单/代理代销
招代理,适合宝妈/失业待业/想做副业等
罗田县地处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是闻名全国的板栗之乡、甜柿之乡、茯苓之乡和野生兰花之乡,农特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同时又是一个集老区、山区、库区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我县抢抓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大好机遇,把握互联网+发展大势,及时将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着力推动电商1.0版本向2.0版本、3.0版本优化升级。2015年全县网络交易额5.6亿元,今年上半年已突破6个亿,带动了当地200余户贫困人口脱贫,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罗田的小电商登上了央视的大舞台,被省市领导称为创造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罗田速度”、形成了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和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的“罗田模式”。
在“订单分享”我们的经验做法之前,先和大家谈谈3个案例。
案例一:罗田甜柿的“变身记”
甜柿是罗田拥有的五个国家地标产品之一,是世界上唯一自然脱涩品种,不需加工就可以象苹果一样直接食用,其营养价值、药用价值、经济价值非常高,是罗田最具地域特色的、独一无二的地道农产品。因气候、土壤、海拔条件适宜,特定的县域范围内遍布自然生长的甜柿树,甜柿常年产量1000万公斤。特别是三里畈镇錾子石村生长着2000余亩的上百年成片古甜柿树。由于甜柿季节性强,鲜果采摘和运储成本高,销售渠道窄,加之以前保险和深加工技术没有取得突破,市场营销乏力造成欠收年产量不足,丰收年价格低迷,导致大量的甜柿挂在树上或烂在田间地头,贫困群众端着金碗讨饭吃。
为此,我们将甜柿产品开发和标准化生产列为电商的工作重点,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负责制订了甜柿鲜果网货的分级标准,全面开展甜柿品牌推广,动员大自然公司、食为天公司等两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按照市场办法对全县甜柿进行收储、分销、加工,依托赶街公司村级服务站平台,将千家万户的甜柿统一收购过来,平均收购价格由以前每公斤2元提高到4元,依托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以及公司自有的冷链运输体系,迅速将大量的新鲜甜柿入库保鲜。两家公司按照甜柿的甜度、大小、品相进行筛选分拣,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等外级等五个等级,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由网店、微店进行预售和分销,并举办了“大自然杯”微商挑战赛,比赛当天甜柿的网络销售就达2881单、5762公斤,通过发动网销,甜柿价格由从以前的每斤1元最高买到了9.9元1个,带动全县网上销售甜柿63.5万公斤。去年尽管全县甜柿减产50%左右,但减产却未减收,去年通过网销甜柿,带动贫困户140余户,户均增收3000余元。
我们通过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赶街村级服务站这两个政府平台牵头,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办法,为罗田甜柿、罗田板栗这样的大宗农产品销售找到了卖家和商店,为群众增收找到了新的门路。
案例二:花银岩贡米“网入”寻常百姓家
花银岩村是我县大河岸镇的一个边远村、高山村、贫困村,这里群众种植了一种历史悠久的原种大米,曾被清朝乾隆皇帝御赐为“贡米”,由于信息闭塞、产量极低,贡米卖不出身价、入不了寻常百姓家。县精准扶贫工作队进驻该村后,一方面组织动员群众调整种植结构,扩大贡米种植面积,另一方面协调县重点扶贫的电商企业——大自然公司与农户签订贡米包销协议,以每公斤不低于12元的价格进行保底收购。大自然公司通过给贡米注册商标,制定包装标准,进行分类分级包装,按照每公斤24元的平均价值进行销售。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及时进行贡米的营销推介和分销。2015年该村共生产贡米4.3万公斤,大自然公司全部收购包销,直接帮助群众增加纯收31.56万元,其中收购贫困户生产的贡米2.63万公斤,增加纯收19.04万元。大自然公司收储的贡米全部销售一空,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今年3月1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湖北罗田:电商打开农产品市场大门”为题专题进行了报道。
案例三:软萩粑的网上热卖
软萩粑是鄂东大别山地区的一种特色小吃,是由一种野生软萩与糯米粉、黑芝麻等揉合成的圆饼,口感粉糯香甜,老少皆宜,而且形成了每年清明节前后家家必做、人人必吃的地方风俗。为了将这种地方特色美食卖到全国各地,让罗田在外的老乡和爱好特色美食的“吃货”品尝到软萩粑,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迅速制订软萩粑网货产品的地方制作标准。罗田很多网商看到这一商机,提前着手准备,有的网商自己购买真空包装保鲜设备,集中加工制作软萩粑,有的网商发动家家户户做软萩粑,提前预定和上门收购软萩粑。如大河岸镇汤河村网商叶文粲,发动周边村民采摘新鲜软萩,以每公斤50元的价格进行收购,聘请经验丰富的村民集中制作软萩粑,通过自己的网店销售,由赶街村级服务站、村级物流体系向全国各地发货,销售软萩粑1万余个,销售额4万余元。河铺镇牌型地村赶街村级服务站站长丁长英,发动村民做软萩粑,统一收购、统一进行真空包装,销售软萩粑3000多个,销售额1万多元。凤山镇白杨冲村贫困户范佳义,自己采摘软萩,制作软萩粑和进行真空包装,并通过政府扶持他开办的扶贫网店进行销售,销售软萩粑1000多个,增收4000多元。除个人网店、微店销售外,淘宝搜索软萩粑罗田占比80%。软萩粑成为网上特色产品,一部分群众被带动参与电商产业,实现明显增收。据不完全统计,罗田今年共销售软萩粑10万多个,销售额50多万元,直接带动贫困户创业50余户,户均增收1500元,实现了贫困户足不出门就业致富。
上述三个“舌尖上+互联网”的成功案例分别代表了产业带动群众脱贫、政府带动群众脱贫、网红新农人带动群众脱贫,贯穿其中的是电商。大量的事例证明,电商不仅能够助力精准扶贫,还能解放思想,撬动产业升级,推进经济机构转型。
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再到营造渔场,从扶力扶智到扶技,我们结合实际不断探索罗田电商的发展路径,探索出了一条“顶层设计科学、措施切实有效、群众大力欢迎、营销成绩给力”的电商扶贫之路。在这里,可以用四个数字概括。
数字“1”——绘就一张图。即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进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的“线路图”。我们开展电子商务工作伊始,就注重顶层设计,立足体系建设,从发展模式、目标、步骤、重点等各个层面进行了整体部署,科学制订方案。全县确立了“四化结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思路,即:社会化运作、市场化运营、多元化扶持、系统化推进。制定了三年工作目标,即:力争到2017年,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保障健全、诚信守法、安全可靠的县域电子商务产业体系,全县电子商务发展处于省内领先水平,电子商务成为全县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推进电子商务“十百千万亿”工程,即:“十”是改进开发板栗、甜柿、茯苓、金银花、罗田油面等10种以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罗田品牌农特产品,倒逼传统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转型升级;“百”是在413个村布局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网点。利用赶街网平台,建立覆盖城乡的电子商务服务网络,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平台、便民服务中心、万村千乡农村店等现有资源,到2017年实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全覆盖;“千”是以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为支撑,引进培育1000家以上企业和个人电商;“万”是以提升能力、营造氛围为目的,每年开展电子商务培训1万人次以上;“亿”是以推进电子商务聚集发展为目标,建设电商产业园,实现网络销售额过5亿元。同时,将电子商务纳入全县“十三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进行统筹谋划布局。
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我们制定了《电子商务精准扶贫“35131”工作实施方案》,计划利用3年时间,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平台减负、网货增收、创业致富、就业带动、工程惠民等5项精准扶贫行动,开发10种以上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货源稳定、网络适销的农特产品,扶持开办300家扶贫网店,培训引导1万户贫困户对象参与电子商务产业链,帮扶对象贫困户户平增收节支1万元。
数字“2”——用好两只手。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利用好政府这只手在发动、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优势,为电商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县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在县商务局设立县电子商务管理办公室,建立电子商务联席会议机制,抓好规划统筹、政策制定、资源整合、综合协调、工作考核等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罗田县电子商务奖励扶持办法》、《罗田县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奖励扶持办法》。设立500万元专项基金鼓励支持企业和个人发展电子商务。在财政预算中增加300万元电子商务发展专项经费和100万元培训费用。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在大别山调度资金中每年安排1000万元,扶持电商发展。划拨7000㎡办公场地,建设县电子商务创业园,开通电商行政服务“绿色通道”,为电子商务发展营造宽松环境。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工作,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员和大学生村官的示范带动作用,与贫困户签订帮扶代销、代购增收协议,开展订单制生产。对贫困户从事网货生产所需要的种子、幼苗、化肥、手工原材料等予以资助,网货由村级服务站、扶贫网店进行收购包销。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对适宜于个人开店的贫困户每户赠送一台电脑并补贴网费。每个县直单位帮扶5户以上贫困户新开设网店,帮扶10户以上贫困户参与电商产业链创业、就业、致富。
充分发挥好市场这只手在资源配置、市场建设上的优势,借梯上楼,借船出海。我们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办法,与浙江遂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同时引进本土有实际操作经验的服务商淘宝黄冈馆运营商进行运营管理,联合成立了罗田遂网公司,利用他们成熟的渠道铺设技术和农村电商经验,依靠专业团队,迅速构建了罗田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框架,建设运营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已建成了赶街电子商务县级运营中心和15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按“一园八中心”规划,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县电子商务创业园、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网商创业孵化中心、特色产品展示中心、电商培训中心、农村电商运营中心、网货仓储配送中心、生活服务中心、创客咖啡交流中心,给入驻网商提供全方位的孵化服务。园区已接收30多个回归创业和大学生创业对象、互联网公司、个体网商入驻,共计100多人集体孵化。设立特色中国罗田馆、罗田旅游旗舰店,全面布局旅游产品和农产品。与阿里巴巴满天星计划运营商杭州甲骨文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启动罗田特色产品溯源行动,帮助农民利用大数据精准生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成立了县电子商务协会,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电子商务发展格局。
在电商扶贫工作中,我县既充分发挥电商龙头企业大象起舞的作用,同样注重发挥个体网商蚂蚁雄兵的作用。一方面,支持赶街公司、农夫电商、大自然公司这样的龙头电商企业的参与,特别是在贫困户农产品上行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我县通过多层次、多类型的电商培训,充分鼓励和发动我县广大个体网商和新农人微商在贫困户农产品上行方面的参与度。我县在电商服务中心的组织下,按乡镇划分已组建新农人微商军团12个,对接贫困户2000余户。同时,我县还在全国县域率先开展电商网红评选,共评选出优秀电商网红10名,给予全方位宣传推广,全方位与电商扶贫工作,充分发挥带动效应,效果明显。
数字“3”——织密三级网。建立了线上赶街网服务平台、线下县级公共服务中心和赶街运营中心、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三级服务网络。在为农村居民提供网络代购、富余农特产品销售及综合生活服务的同时,结合全域旅游,也为外地游客提供手机充值、汽车火车票代购、代发快递、代办金融、预定酒店及景区门票等丰富的旅游服务。同时初步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县赶街公司与汇通、天天等8家快递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对接村级网点配送资源,打通上行和下行双向物流渠道,为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提供有力保障。2015年,由县赶街公司物流配送的包裹超过25万件、代收的快件超过5万个。
数字“4”——勇闯四条路。一是全域电商之路。从2014年底开始,我县全方位发动和培训干部群众参与电商、了解电商。先后组织专班专程赴安徽岳西、浙江遂昌、桐庐和阿里巴巴总部、甘肃成县等地考察学习,聘请专业团队和专家在“干部夜校”讲授电子商务课,开办了专题培训班,仅去年全县共完成培训148场,共2.1万余人次,从县委四大家领导、各部门各乡镇全体工作人员到各企业和个体网商、各村委会及普通群众进行全面培训,全县形成人人学电商、懂电商、谋电商的良好氛围,更好地激发电子商务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创业活力。二是产业升级之路。引导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倒逼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实施农特产品网络销售两步走:第一步依托遂网公司对大宗特产实施品牌化营销战略,组建专业团队,从包装设计到产品卖点对我县的山货特产进行全方位打造,实现罗田特产标准化、品牌化全覆盖;第二步,依靠合作社,引进专业公司,依托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对农户富余的蔬菜、大米、畜禽等小宗产品由合作社和专业公司集中收购、品控把关,通过淘宝、赶街等网络平台和其他O2O社区生活服务平台进行销售。三是城乡一体之路。通过推进农村电商的区域化发展,利用“星罗棋布”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让农民兄弟既能享受好山好水好空气,又能卖山卖水卖空气,既能富口袋,又能富脑袋,使罗田的农村更加信息化、市场化、现代化,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经济生态均衡化”。四是创新发展之路。结合罗田特色,全面探索“电商+扶贫+旅游”罗田模式。通过建立广泛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帮助农民节约生活支出、降低农资成本,通过吸引农户参与电子商务产业链,帮助农民利用大数据精准生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减负脱贫。通过设立罗田旅游旗舰店、特色中国罗田馆,全面布局旅游产品和农产品。利用二维码,消费者可以更便捷地购买景区门票及其他服务。在享受便捷服务、生态旅游、特色美食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扫二维码,网购刚刚看见或品尝过的旅游产品和农特产品。
任何事物就像是硬币的两面,我们的电商扶贫在摸索中既取得了一些成绩、形成了初步的体系,但也发现一些问题。总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对于基层广大干部群众来说,电子商务特别是农村电商还是一个新事物、新业态,大家对电子商务、农村电商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对迅猛发展的形势估计不足,对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应对不力。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继续加强培训学习。
2、专业人才不足。人才和技术是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电子商务、计算机维护、网络信息安全、产品研发等方面专业人才严重短缺。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地方党委政府要加大人才引进、本土人才培养和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外,教育等相关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开展县校合作和大学生到基层实习实训,加大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的选拔和派出力度,让人才在农村基层更好地发挥作用。
3、公共服务不配套。做好农村电商,必须织好天网、地网。目前大多数农村电力通讯、交通物流、村级服务场所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罗田还有80个村没有通互联网,今年我们将这件事作为政府年度“十件实事”来办,但仅靠县级财政是难以尽快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上级继续加大扶持力度。
4、政策机制不完善。特别是农产品网货的标准体系建设较为滞后。农产品大多属鲜活产品,品种多,种养、加工较为分散,季节性、时间性强,其生产、检验、包装、安全、商标品牌都没有统一标准,很容易产生消费纠纷,消费者、销售者的合法权益都难以得到保障。相关部门要完善电子商务政策支持体系,指导地方和企业制订产品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加大市场监管和地标产品的保护力度,打造有特色、有影响的农产品品牌。
我县农村电商和电商扶贫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快、势头好、后劲足。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认真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经验,以狠抓产品上行、做好电商扶贫、创新公共服务为工作重点,推进电子商务与工业、农业、旅游服务业和城乡建设管理等工作深度融合,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创建国家电子商务扶贫示范县。(作者单位:罗田县政府办)
转载请注明:农贸易家 » 唐厚成:电商扶贫的罗田实践
产品更新快,咨询微信:nongteyp
高品质农特食材供应,为您而挑剔!
招代理,想代销的请私聊!
涵盖精品水果、健康早餐小吃、零食糕点、减肥食材、奶制品、豆制品、饮品茶酒、海鲜粮油、蔬菜菌类、肉类薯类、滋补养生品、服装鞋袜、护肤/美妆品、生活用品等高品质食材➕国内外大品牌·限时/限量秒杀品,手慢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