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易家】专注优质农特产品供应,汇聚各地优质产地资源,热销/爆款/应季农特产品源产地直发, 客服微信:nongteyp

德江县乡村三创客: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电商创客/新农人 农行天下 1232℃ 0评论
下单/代理,咨询微信:nongteyp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

“我们推动‘双创’,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富起来,让更多的人实现人生价值。这有助于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也会让更多的年轻人,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上升通道。”2015年3月11日的会见中外记者,李克强总理如是说。

2015年9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一场轰轰烈烈的创业创新大幕就此拉开。

创业像一张试纸,敏锐地考验着置身于创业的每一个人。三年过去了,曾经的“追风之子”谁在坚持?有什么感悟?

近日,记者深入铜仁市德江县,采访几位创业者,尽管他们的创业事业还在路上,但作为我们观察创业群体的小切口,从他们的实践方式,更进一步理解“坚持”的意义。

辞职 城市乡村折返跑

“折返跑”是一体育专用词,指高强度的速度、反应练习,到达终点后又迅速返回起点。

高昊、曾宪武、冉勇是德江县的三位年轻的创业者,前者为70后,后两人均为80后,三人的生活经历都有相似之处:从贵州大山走出去,考上大学,在城市就业、安家,有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或为白领、或为公务员。

在2012年国发2号文件发布后以及2015年“双创”热潮的召唤下,他们听从内心的召唤,毅然放弃已经拥有的城市生活,成为创业大军中的一员,勇敢地追逐自己的青春梦想。

技术的发展让年轻一代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对信息的掌握以及对竞争的敏感性比上一代人更强,反应更快,学习过程也更短,这也是他们勇于“折返跑”自信及底气。

2001年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的高昊,是从德江县长堡镇走出大山的农家子弟。

毕业后,他在软件界颇有名气的用友公司工作了12年,并成为山东的区域总经理,区域内管理着6个分公司。他娶了一位青岛姑娘,在美丽的海滨之城安家生子,拿着6位数的年薪,一切都很美满。

“趁年轻,换一种生活方式。”2013年,抑制不住内心的创业激情,时年36岁的高昊递交了辞职报告,返回家乡,创办了德江的第一家电商公司,主推德江特产——天麻。

在原公司多年辛苦获得的70多万元的股权,兑现后成为创业的资本金。

地处德江县城一隅的农村电商园一楼,“布谷电商”绿底白字,十分醒目。一位戴着黑框眼镜,满身书卷气的小伙子推着手推车向记者走来,上面堆满了纸箱。

他叫曾宪武,是一位80后,从德江县钱家乡黄土村考上西北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先后在西安、宁波从事心爱的工作,尤其是在宁波百度搜索3年的工作经历,浸润于多姿多彩的互联网世界,以及远比家乡繁华得多的大城市生活,让他感到理想、青春都有了安放之处。

改变始于2015年。

曾宪武在朋友圈里看到家乡在招募农村电商,条件十分优惠。

“机会来了!”

28岁的年龄,无论是社会阅历还是工作技能,都能承载创业的激情,于是,曾宪武回来了,从此,德江又多了一位年轻而精通网络的农村电商!

2014年,从德江县煎茶镇偏岩村一路走来的35岁的冉勇决定不再蹉跎岁月,毅然辞去在县民宗局的工作,投身创业大潮,进行文创产品开发。

德江土家族傩堂戏源远流长,而且保存十分完整,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并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

然而,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面临乡村工业化的无情冲击。“民间文化面临困境,民间艺术正在渐渐消失。”毕业于贵州民族大学美术系的冉勇说。

不想见到古老的民间艺术一天天消失在时光的磨蚀中,长期孜孜以求德江傩文化的研究,冉勇深深地了解傩文化的价值,他毅然放弃10年的公务员身份,下海创业。

“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他们三人都很认可同龄人李宇春的这句歌词,认为深深地道出他们的心声。

创业 释放激情

租场地,签合同,组建创业团队,建基地,入驻线上交易平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精准贫困户……离开家乡12年的高昊,工作节奏之快、涉及领域之广、打交道的人员之“丰富”,远远胜过当初在软件公司的经历。

“碰到什么都是新问题。”高昊感慨万千。

他的公司设在由县里提供的创客空间一楼,免费使用。8月23日,室外气温达到摄氏35度,室内凉爽如春。

“县里考虑得十分周到。”高昊告诉记者。5、6个年轻人盯着电脑,忙着接订单。

100多平方米的样品间里,货架上摆放着德江天麻、天麻乳酒、德江土蜂蜜等农特产品。“去年通过网络销售德江天麻200多万元,全国各地都有订单。”

同日,烈日炙烤着地面,热浪扑面。在“布谷电商”店面里,曾宪武与员工一道将从农民手里收购的羊藿装进纸箱里,还额外多装一份红辣椒送给消费者作配料。

“做电商其实心累得很。”他坦言。

小曾的电商平台致力于做农特产品的生产端和销售端。目前他组建了10多人的团队,成立了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有1000亩的生产基地,种植有李子、黄桃、红橙等果品。

经济林短时间不能马上见效,为了“以短养长”,小曾在家人的帮助下,在林子里养了3万只鸡。也收购一些季节性农特产品,以增加收入。

去年他通过线上将1.5万公斤当地的八月瓜销往全国,让农民拿到了实实在在的钞票。

“当我看到民宗局满屋的傩面具挂满了灰尘,我就知道我不能再等了。”冉勇说,在民宗局工作期间,他就开始了傩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2011年多彩贵州铜仁市旅游产品设计大赛中获“名创”特等奖;2011年全省“宏立城杯”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中获产品设计时尚魅力奖。

冉勇觉得,自己的创业既让乡愁记忆得以安放,又能通过载体,物化乡土情怀,这一直是他内心最炽热的追求。

2014年,他辞掉了让人羡慕的公职,下海创业,成立傩缘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组建设计团队,专业设计傩文化创意产品。

从最开始的车挂、车配饰、笔架、文房四宝,到贴合年轻人消费习惯的手机扣、灭蚊器等,他与他的团队将傩堂戏的24个脸谱元素通过设计理念呈现在日常用品上,目前公司开发的文创产品已达50多个。

同时,冉勇组建了网站进行各种产品展示,并与农村电商、工行融e购联合拓展销售渠道,在德江和铜仁两地分设实体店,2016年实现销售总额500多万元。

在今年深圳第十三届文博会上,冉勇主导设计的德江傩文化展品吸引了国外游客关注,汽车挂件文化相关制品项目与张家界学院等成功签约,傩文化相关制成品面具等项目也成功签约。

坚守 一次人生修行

有人说,创业是黑暗中的摸索。因为你不知道路在哪里?路的远方有什么?

当创客其实并非一片坦途。

这三位创客的创业路上有欢声,也有苦涩。

大自然赐给德江一个宝贝:满山满坡的野生猕猴桃!困于交通条件,多年来,当地农民只在野生猕猴桃成熟的季节,在赶场天卖,换点零花钱。价格低廉,也没多少人买,多数的野生猕猴桃最后是烂在山坡上。

2015年,高昊十分看好这个产品,从农民手中收购了大量的野生猕猴桃。

商品上线后,生意奇好,4个客服人员忙得顾不上吃饭,有一晚上突击发货3000件。

但是辛苦一季下来,这个单品竟是亏损的!“生鲜产品赔损率高,当买个教训。”事后他们总结了其中的得与失。

今年,他们依然坚持将野生猕猴桃上线,采取了预定式订单,同时对产品进行分级,个头大的做成礼品盒,价格高一些;个头小的则准备开发成罐头。

曾宪武在黄土村的基地种植,同样得不到村民支持,他只得先和家人解释,再和村民逐一沟通。

精品水果的管理尤为重要,曾宪武要在县城主导电商发货,管理只有交给哥哥,每天他都要通过电话、微信、视频查看基地长势。

冉勇在刚刚辞职的时候,受到亲戚朋友的冷落和讥讽,平时往来很多的朋友半年都没进过他的家门。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而且又顺利地从乡镇调到县城,在老家人的眼里,这一切都来之不易。”冉勇说,但他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

尽管创业初期在资金、市场等方面遇到了诸多困难,但他相信,随着贵州旅游开发的逐步火热,自己的创业肯定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创业是一件有意思的事,要创业,首先要有梦想和坚持,还得要有理性和自信。”冉勇分享着他的创业经验。

尽管他们在资金、人才、市场等方面都有难以道尽的困难,好在有当地政府的鼎力支持,能坚持到今天。

创业几年来,三人精神上的收获远远大于财富数字。

其实,在他们的创业故事里,最好的部分是他们为实现理想而坚守,一路上走过的旅程。

(来源:贵州日报)

转载请注明:农贸易家 » 德江县乡村三创客: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高品质食材供应,不负自然不负卿代理下单
喜欢 (0)or分享 (0)

【招代理】无需铺货,轻松代销

高品质农特食材供应,为您而挑剔!

另有滋补养生、服装鞋袜、护肤/化妆品、生活用品等国内外大品牌·限时/限量特惠秒杀品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