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共享经济的理念火遍全国,共享单车、共享农机都受到市场的青睐。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把共享经济理念和农场相融合,做成“共享农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共享农场是个啥?有发展前景么?
“忽如一夜春风来,共享模式遍地开”。2017年的共享大戏火爆上演,越来越多的行业争相蹭上共享的IP。从各种黄、蓝、白、红的小车遍布街头巷尾开始,接踵而至的是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电动车等等。各种共享衍生品和产业纷纷进入这个行业,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给不少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说起这股潮流,农业还真没有out,其实说是共享模式的推动者。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共享农业的模式也逐渐受到了政策的青睐,前期财政部已下发《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今年要在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也吹响了共享农业即将进入黄金发展期的号角。
建设共享农庄对农业发展带来的助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地去借鉴其他地区的案例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事实上,“共享农庄”模式的雏形,很早在美国出现。在美国南加州,有一个名为“艾米的农场”,由六十多岁的南迪和她三十岁的女儿自1997年开始共同经营。作为美国的“农家乐”,六十亩的农场由两个女人打理,显然是十分困难,所以她们干脆把农场弄成开放式,随性经营。有多开放呢?
四个“随便”——门随便进、活儿随便干、菜随便摘、钱随便给。
菜园里时不时有某种蔬菜可以供人们随便采摘,不要钱。小菜店里的果蔬、蛋类、冰箱里的肉类,还有农场加工的奶酪、果酱等标着价格,旁边放一个盒子,谁买东西就自己把钱搁在盒子里,自己找零钱,也可以用旁边的移动刷卡机自己刷卡。
同时农场与学校合作,推出一系列的亲子科普教育,就是这么一个近乎“理想化”的农庄,现在的每年净入大概25万美元。人们驱车来这,为的是免费的蔬菜吗?绝对不是,他们为的是在田间收获的乐趣、眼见为实的食品安全感。
在中国,“共享农场”不仅可以做到农场与游客的分享,还可以做到农场与农民的分享。
这什么意思呢?
就是政府会把闲置、荒废的农房、田地、山地、林地资源利用起来,通过吸引各类资本,修建现代化的农场。而农民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参与进来,分享农场的经营成果。
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农业基地,创建各具特色的共享农庄,为消费者提供土地租赁等多种形式的订制服务,培育农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也就是说,通过“共享”,让城里人、游客也参与到农场的运营中来,享受到农耕的乐趣,也让农民享受到收益。
随着电商农业、休闲农业、共享农业等农业主力发展模式日渐走红,未来涉农资源将得到进一步的整合,并且更有利于农业大数据平台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农业共享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共享带来的助推力也将会大幅提升。
当共享农业的项目实现了遍地开花,充分把握了电商及共享机遇的农民,真的可以骄傲的收下新农民的荣誉称号了。
(摘自:新浪微博@邱枫看三农)
转载请注明:农贸易家 » 共享农场是噱头还是风口?
产品更新快,请加微信:nongteyp
高品质农特食材供应,为您而挑剔!
招代理·支持一件代发,有意卖货请私聊!
专注精品水果产地直发,不争不抢·应时而食·只做最佳口感期!同时也涵盖:健康早餐小吃、零食糕点、减肥食材、奶制品、豆制品、饮品茶酒、海鲜粮油、蔬菜菌类、肉类薯类、滋补养生品、服装鞋袜、护肤/美妆品、生活用品等高品质食材➕国内外大品牌·限时/限量秒杀品,手慢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