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易家】专注优质农特产品供应,汇聚各地优质产地资源,热销/爆款/应季农特产品源产地直发, 客服微信:nongteyp

“桃二代”玩转电商 嘉善小伙辞去白领工作回乡创业

电商创客/新农人 农行天下 992℃ 0评论
下单/代理,咨询微信:nongteyp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很多地方都面临着“农村空心化”的困局:青壮年人口加速外流,人去屋空、田园荒芜、村庄萧条,农村成为“回不去的故乡”。然而,记者近日在嘉善走访时却发现有这么一个村,年轻人的选择发生逆转——

14年前,18岁的徐先锋考上大学进城,在杭州奋斗成为一名国企骨干。

4年前,28岁的徐先锋辞职回乡,在嘉善魏塘街道三里桥村当起地道的桃农。

历经4年风吹日晒,村里人笑他,过去斯斯文文的“小白脸”,变成“黑脸小包公”了。“有人问我‘后悔吗’,我当然不后悔!”徐先锋说,他觉得生活越来越有奔头。更令人高兴的是,家家户户的年轻人都回来了,村里恢复了久违的生机与活力,“小时候那种乡土情怀又回来了!”

进城,回乡,年轻人选择的逆转背后,藏着怎样的时代变迁?记者连日蹲点采访,发掘出这个沾着泥土、带着露珠的乡村故事。

进城的“逃二代”

“老伯伯!”“老妈妈!”每天沿村道走一圈,徐先锋一路招手,跟碰到的每个人笑着打招呼,亲热地聊几句家常。

这是他在杭州时常想起的乡村日常:大人们在桃园里忙碌着,一群小孩子快乐地跑来跑去,追逐嬉戏,仿佛那是他们的花果山……

但是2003年考上大学,他还是跟其他年轻人一样,逃离农村进城了。“留在村里有啥出息?”父亲舍不得独子离家,但也知道,进城才是农村娃的好出路。

大学毕业,徐先锋留在杭州,进入电力公司工作,收入不菲。“工作朝九晚五,下班就去踢球。”但他始终觉得自己是个“杭漂”,在城里没有根。

可早年的三里桥却是“回不去的故乡”。村里环境差,村民大多养猪养鸭,猪粪遍地,污水横流,还没进村就闻到臭味儿。有一次,一个小伙子把女朋友带回村,在家里一开门,“嗡”的一声,蚊蝇漫天飞舞,把姑娘直接吓跑了……

那会儿农村也看不到什么奔头。“我从小在桃园长大,知道桃农有多苦!”小徐说,1990年,父亲徐秋永在村里第一个带头种了28亩黄桃。种桃辛苦,却要靠天吃饭,碰上刮风下雨,“桃子有的在河底,有的在沟底。”

即使碰上“大年”,桃农也常常丰产不丰收。小徐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8月,父亲把桃子一担一担挑到一公里外的船上,凌晨开着挂桨船,“突突突”一路开到嘉善商城,再一担一担挑进去批发。一个人一天挑7500公斤,连续20来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但桃子只能卖6毛钱一公斤。

“我内心觉得自己就是个‘桃二代’,爸妈老了,我总想回去做点什么。”每每想起父母,小徐总是睡不着觉。

回乡的“桃二代”

  就在苦苦思索之际,迅猛发展的水果电商让他眼前一亮:何不通过网络改变传统经营模式,把黄桃卖向全国?

附近姚庄镇“锦雪黄桃”的品牌效应更让他脑洞大开:打响了品牌,“提篮小卖”也能升级为“国宴食品”;过去6毛钱一公斤的黄桃,能卖到10块钱一个!

这几年,三里桥村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时刻召唤着徐先锋。畜禽养殖业减量提质,村里拆光了违建的猪棚、鸭棚,成为嘉善第一个“无猪村”。“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丽乡村”等“组合拳”,让村庄脱胎换骨:清水环绕,荷叶田田,粉墙黛瓦……好一派江南田园风光!

农民的生活也越来越滋润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先行之地,嘉善力促农民增收,去年城乡居民收入比1.69:1,为全国最低。城乡20分钟“养老服务圈”、“医疗服务圈”等,让农民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普惠均等的公共服务。

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2013年,徐先锋毅然辞职,把梦想扎进故园的沃土。

“回来了,就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小徐调研发现,当务之急是提升技术,打响品牌!他先协助父亲组建了黄桃专业合作社,注册了“九熊”品牌,组织90多个种植户统一采摘、包装、销售。

他们还成立了嘉善第一个黄桃专业协会,请来专家一起研究制定技术标准,定期给会员培训。“难道我们还不会种黄桃?”一开始,桃农们有点不信邪。小徐就自己先种6亩“做实验”,1亩地55~60棵,行间距4米、株间距3米,按规定使用有机肥,精心配置无公害农药……年轻人的种法让几十年的“老把式”连连咋舌,可结果却让人心服口服:6亩黄桃卖出30万元,亩产值高达5万元!

这下,桃农们都争先恐后去上课,培训课场场爆满。协会会员也迅速增加到173个。科学指导、精耕细作,黄桃品质明显提升,单果重达半斤左右,果肉橙黄,香甜可口,九熊黄桃一炮打响!

与此同时,徐先锋又试水电商,在村里第一个开起淘宝店,高峰期每小时能卖3000公斤。真金白银的示范效应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村了,家家户户都“淘宝”,光销售大户就有16家。如今黄桃60%以上通过网络卖向全国各地。前不久,村里一个年轻人刷新了网销纪录,3天卖出20万元!

顺丰、申通、圆通……各大快递公司都来了,各水果连锁店进村了,外地采购商也慕名而来。大大小小的货车进进出出,直达田间地头,“哗——哗——”打包的声音此起彼伏……

“过去黄桃开船卖,提篮卖,后来开拖拉机卖,现在坐在家里不用愁,人家主动上门买!”看到这些变化,种黄桃的农户越来越多,村里种植面积增至1400多亩。75岁的瞿玉香不养猪了,也在合作社指导下种了两亩黄桃,几天前上海人到她果园里直接拉走大半,老妈妈当场收进18000元,直乐得合不拢嘴!

品牌响了,销路通了,九熊黄桃身价节节攀升。从2012年每公斤4元,到后来8元、12元,直到今年每公斤20元,精品黄桃甚至卖到20元一个。黄桃亩产也提升到近1500公斤,桃农们收获了看得见的实惠:每亩卖出三四万元,比过去翻了好几倍!

蝶变的小村庄

在农家小院里,在微信群里,干劲十足的年轻人们几乎天天聚到一起,线上线下随时“头脑风暴”,琢磨新的致富之道。

女儿李沈煜回来帮忙后,种植户沈雪英家的黄桃每天网销上千斤。最近,小李又尝试着加工黄桃罐头、黄桃蜜饯等衍生品供应市场。

徐先锋把黄桃苗木经营得风生水起。去年,他卖出苗木10万棵,产值100多万元,让父亲刮目相看!

他还动起乡村旅游的脑筋。“黄桃采摘期只有20天,要把桃花、黄桃转化为旅游资源,实现‘一棵桃树两个节,一片桃园两产业’。”年轻人们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过去3年,三里桥投入968万元整治环境。今年,他们又请来杭州的设计团队,计划投入1238万元,把三里桥打造为AA级村落型景区。1万多名游客去年已慕名而来,连带着,把村里各种土特产也当宝贝买了回去。“农村真好,比城里好!”客人们总是羡慕地感叹。

村庄越变越美,荷包越来越鼓,农民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过去多是老人留守,村子越来越萧条。现在年轻人带回了生机,更带回天伦之乐、乡村和谐。”三里桥村村委会主任周志强说。

徐先锋回村后娶妻生女,如今三代同堂,其乐融融。“干得不错!”徐秋永表扬儿子很含蓄,却眼角都是笑,心里乐开花。年轻人回来了,不少人家开始翻建新房。农闲时节,年轻人带着父母去旅游,小村庄里一派热火朝天的幸福景象。

“千亩桃林花成海,水清天蓝胜桃源。”几天前,徐先锋发微信朋友圈,配上几张村庄美景,惹来一片艳羡点赞。他说,现在的三里桥就是他理想中的模样,看得见天,望得见水,承得了梦想,记得住乡愁!

【记者手记】

为什么三里桥村的年轻人愿意回乡?因为嘉善已进入城乡全面融合的最高发展阶段,城里有的,乡里也有;城里干不成的事业,乡里却可以圆梦。而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嘉兴近年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生猪养殖减量提质、“三改一拆”、“美丽乡村”等综合施策下,村庄景区化全面推进。

生态优美、生产发展、生活幸福,这样的新农村才对年轻人有足够的吸引力;而能吸引年轻人“上山下乡”,这样的新农村建设才大有希望!

年轻人进城还是回乡,几乎可以看做城乡发展均衡水平的风向标。正因为如此,三里桥村的故事才如此振奋人心,才在更大范围内具有典型样本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唯有坚定推进城乡一体化,走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之路,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才能让农村承载起梦想,记得住乡愁。

来源: 嘉兴日报

转载请注明:农贸易家 » “桃二代”玩转电商 嘉善小伙辞去白领工作回乡创业

高品质食材供应,不负自然不负卿代理下单
喜欢 (0)or分享 (0)

高品质食材供应,为您而挑剔!

另有滋补养生、服装鞋袜、护肤/化妆品、生活用品等国内外大品牌·限时/限量特惠秒杀品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