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一辆大卡车开进了巫溪县土城乡石柱村。车上载有送给51户贫困户喂养的2601只土鸡苗。
石柱村位于大巴山深处,是土城乡最偏远的村庄。今年3月,这里刚通车。此前,山里的100多户村民进出石柱山全靠脚踩岩石、手抓树藤在山崖上小心地攀爬。
“路通了,进出运东西就方便了。”村支部书记熊琼科说,有了路,再把农村电商做起来,让山里的魔芋、中药材、山羊等变成钱,今年底脱贫就没问题了。
熊琼科的感受无意说出了我市脱贫攻坚的基础条件。进出的公路通了、便民服务中心有了、农村电商进村了——5年来,全市8000多个行政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们深切感受到出行更便利了、办事更方便了、买卖更便捷了,他们亲切地称乡村公路、便民中心、农村电商为小康路上的“脱贫三宝”。
5年新改建农村公路4.1万公里,乡村公路从“断头路”变成“民生路、小康路”
2013年8月,被誉为“巴山天路”的城万(城口至四川万源)快速公路建成通车,城口到重庆主城的车程缩短到4小时。
“既要建好出县的快速通道,还要打通进村入户的乡村公路。”城口县相关负责人说。
城口县双河乡余坪村海拔1200米以上,日照充足,特别适宜植物生长。村民苟中美说,但因公路不畅,山上的中药材和农产品运输成本高,“大家只能守着‘金山’过穷日子。”
2013年,余坪村通畅工程启动建设。历经18个月奋战,一条旅游扶贫产业路,绕过六十六道弯,从山下蜿蜒到了山上。
随后,主城一家园林公司投资3000万元,在余坪村打造中国北温带苗木基地,并建成城口县首个收费景区九重花岭。自2015年6月18日正式开园以来,九重花岭景区已接待游客50万人次。
游客进了山,苟中美也办起了农家乐,自己种的菜、喂养的猪在家门口就变成了钱,她的农家乐每年纯利润达12万多元。
“公路修进了村,财富也就上了门。”余坪村负责人称,现在全村农家乐有30余家,解决了100人就业。
城口山大沟深、沟壑纵横,全县像余坪村这样因群山阻隔不通公路的村落不在少数。从2012年到2016年,城口县实施行政村通畅工程近900公里,实现了行政村通畅率100%,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沉寂在大山里的中药材、板栗、核桃等农产品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
这只是近年重庆交通变化的一个缩影。特别是在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山高谷深,道路不畅一直是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最近5年,是直辖以来,我市综合交通运输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群众受惠最多的5年。”市交委相关负责人称,全市5年新改建农村公路4.1万公里,到2016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2.4万公里,行政村通畅率达到100%,交通扶贫攻坚任务提前两年完成。“农民群众到达县城出行时间平均缩短约1小时,车辆运营成本平均下降四成多,约八成企业的运输成本降低、销量增加,约95%的农村群众收入明显增加。”
石柱村山上开来了大卡车、余坪村有了产业扶贫路、开州区满月乡双坪村的“山崖天路”成了“网红”……
道路通,经济兴。一条条乡村公路在群山之中蜿蜒盘旋,激活了农村经济,改变着乡村面貌,我市乡村公路从以前的“断头路”变成了现在的“民生路、小康路”。
8000多个行政村实现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解决群众办事难题
张海平是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西沱镇玉石村村民,6年前,他为女儿办理大学生贷款证明,镇里工作人员看了他的户口本、身份证和申请后告诉他,要到村里开证明、盖公章。张海平随后折回村里找书记、主任签字,找文书盖章,结果文书下组里调解纠纷去了……两天时间,张海平来回跑了40多公里,终于将证明拿到手,却又错过了贷款办理期限。“如今,村里有了便民服务中心,村干部轮岗坐班坐等村民上门办事,再不会跑空路了。”张海平说。
“东跑西跑重复跑、你批我批多头批。”采访中,一位村支部书记坦言,村干部有时到镇里开会,有时下组落实工作,不可能坐在家里等群众上门办事。他告诉记者,过去,群众盖一个章,要先找支书签字、再找主任签字,最后文书盖章,来回折腾三四天确实不方便,但村干部也分身乏术。“群众找村干部办事完全靠‘运气’,跑空路是常事。”
为避免群众这样跑空路,真正解决办事难的问题,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大溪镇相继投入40余万元,将政府自主产权的400平方米临街门面升级改造为规范化的镇公共服务中心,同时建立村级便民服务中心7个,设置农技服务、民生社保、劳动就业、计生服务、证照办理等相应窗口,制定镇村便民服务中心“考勤管理、坐班轮班、限时办结、廉洁自律、责任追究、窗口岗位AB角”等一系列制度,让村民办事不再难。
从2014年起,市财政按照每个行政村1万元的标准,两年共安排8256万元补助资金用于建设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到2015年底,全市8000多个行政村已实现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
每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都包括“一楼一场”,即综合楼、篮球场。综合楼一般都有村“两委”办公室、多功能活动室、卫生(计生)室、小商品超市、农资用房、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服务室、农村综合治理及警务室、卫生间等设施。
“既解决群众办事难,又成为基层集聚人心的阵地。”记者在荣昌区昌元街道桂花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看到,这里撤销了社区书记、主任、文书等办公室,将他们的办公地点改在大厅,原办公室则改做舞蹈、阅览、日间照料等功能室,以拓展服务功能。社区负责人说:“便民服务中心也成为了群众交流沟通、文化娱乐的场所,促进了社区和谐。”
5984个镇村电商服务站点、470余家电商企业,推动600多个特色品牌触网营销
武隆区巷口镇乌江边上的万银村种有上千亩黄腊李。黄腊李个大均匀,酸甜适度,口感很好。
“李子多了愁销路,李子少了愁收入。”村民陈应泽回忆,以前每年李子成熟的季节,大家得用背兜、篮子将李子运到乌江二桥桥头摆地摊卖,“自从有了‘大巷口’,李子就不愁卖了。”
陈应泽口中的“大巷口”,是巷口镇万银村、蒲坂村、堰塘村联合组建的农村电商平台,主销村里的土货。
从2015年9月起,这三个村的板栗、土鸡蛋、蜂蜜、野生猕猴桃、野生山药等90多个农特产品通过“大巷口”卖到了大都市。现在,镇里其余18个村也依托“大巷口”销售农产品。
“‘大巷口’已有11000多名粉丝,交易额突破200万元。”堰塘村支部书记杨晓明介绍,“大巷口”的农产品销往重庆主城、江苏、辽宁、湖北、海南等地,带动1500户村民增收,其中贫困户有230多户。
与“大巷口”一样,借助在淘宝、京东建立的云阳馆,“天生云阳”将农产品卖到了北京;秀山的“武陵生活馆”将土鸡蛋卖到了上海;酉阳的冉思宝依托淘宝店将土家人的木盆、扫把卖到了国外……
“上行销售农产品增加收入,下行购买工业品节约开支。”在新一轮脱贫攻坚战中,奉节县大力实施“互联网+精准脱贫”战略,全县建起120个村淘服务站,270个二级村淘点,10个网上村庄,135个贫困村实现电子商务进村全覆盖。该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5亿元,工业品下行交易额达到6000万元,直接为农户节约1200万元,电商覆盖的3.5万贫困户户均节约支出350元。”
奉节县也因此被阿里巴巴评为全国农村电商最具发展活力和最具影响力的县域,被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网络扶贫试点县。
“卖得出、卖得远、卖个好价钱。”市商务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共建成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5984个,集聚电子商务服务企业470余家,推动600多个地方特色品牌触网营销,“促进了农民增收、创业就业和精准扶贫。”
据统计,2016年,全市农产品网络销售额5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03%。全市1919个贫困村中已有近50%建立了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实现电商就业的贫困人口达3.3万人,帮助贫困户销售农特产品5.6亿元,帮助2.9万户贫困户实现了增收。
来源:重庆日报
转载请注明:农贸易家 » 小康路上的“脱贫三宝”:乡村公路、便民中心、农村电商
【招代理】无需铺货,轻松代销
高品质农特食材供应,为您而挑剔!
另有滋补养生、服装鞋袜、护肤/化妆品、生活用品等国内外大品牌·限时/限量特惠秒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