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易家】专注优质农特产品供应,汇聚各地优质产地资源,热销/爆款/应季农特产品源产地直发, 客服微信:nongteyp

中国农业死于中央文件!那农村电商呢?

农话微谈 农行天下 1146℃ 0评论
采购咨询微信:nongteyp

[导读]

中国关于农业的文件和政策可谓年年有,月月有,天天有,一波接一波,一个接一个,应接不暇。每年中央“一号文件”一出,全国人民就开始热议农业,等到“两会”结束,热议便渐渐降温,然后消失。这样的循环每年都会上演,这种虎头蛇尾的现象就是当下中国农业产业的真实现状。
中国农业死于中央文件?
 
近日,一篇来自“大象和我”的公众号文章《中国农业死于中央文件》,迅速在行业圈内引发热议。该文被称为《走向死亡的农村》的又一姊妹篇。

该文作者,博客认证为“湖南大象腿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的蔡汉平在文中直言“其实农业根本无所谓机会”,“农业看起来很美做起来很难的原因,核心问题是中央对农政策永远是雷声大雨点小,而且舍本求末,本末到置”。更进一步直言:中国农业已进入由外行指导内行,屁股领导脑袋的末法时代。

将中国农业问题归于中央文件,可谓迄今为止,最大胆的直白!

细读下来,风戈发现,作者说的中国农业的问题,并不是中央文件本身的问题,而是那些把中央文件的惠农政策当作“风口”,当作“机会”,掏空政策,掠夺本属于农民的福利,把维系生命和健康的农业产品当作赚钱的商品,剥离了农业所承载的对生命的特殊使命,破坏农业自有的生态平衡,让农业自身陷入急功近利的恶性循环的纯粹的投机主义。

蔡汉平认为:

一切以赚钱为根本目的,就是导致中国农业一片混乱的根本所在。

去年,在一乡村小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上,风戈讲课前,进行了一个小调查。因当地以水稻种植为主,于是问参加培训的农民,当地一亩稻田能种植出来的稻米产量有多少?在市场上的售价是多少?是否知道目前市场上售价最高的稻米多少钱一斤?种出来的粮食自给自足后,出售粮食每年能有多少收入?……

风戈调查的本意,是想了解一下当地农民的农业生产收入情况,拟在课堂上通过对农村电子商务应用的讲解,引导农民走现代农业生产,实现增收增效的发展道路。没想到,却意外收到了一个结论:80%的参训农民的回答,都是在市场上购买大米吃,而极少甚至根本不吃自已种出来的大米……

问其原因,参训农民们相视一笑。那意思,是“你懂的”。

风戈秒懂。当即回问了一句:如何确认,你们从市场上购买来吃的大米,和你们生产的大米是不同的?或者就是你们种植的大米,只是换了个包装而已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培训当地实景拍摄)

这两年,伴随着“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农村电也一下变成了一个很受关注的热词,特别是国家拿出真金白银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中央一号文件也在连续十几年聚焦‘三农’后,于2017年首次正式将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单列成文。一时间,上至农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中至农业问题专家,下至农村电商平台、企业,热议纷纷,摩拳擦掌,激情高涨。

正如《中国农业死于中央文件》一文所描述的现象一样,一号文件出台,热议不久,便渐渐降温了。要不是时隔两个月后,中央电视台权威栏目《焦点访谈》连续三天的持续报道,农村电商的痛点,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提及了。

为何农村电商的工业品下乡能做到风生水起,而农产品上行却都“热情不高”呢?当专家、学者、政府、企业等等都把原因归结为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品质化、智慧化、人才化等等都不足以让农产品上行“风生水起”时,《中国农业死于中央文件》一文却从另外的一个角度给出了答案:一切以赚钱为根本目的农村电商,就是导致农产品上行“热情不高”的根本所在!

而此前类似的观点则是:不以农产品上行为目的农村电商都是耍流氓!

 

让我们看看承担着电子商务进农村(农村电商)重任的国内各大电商平台,在乡村的刷墙推广口号。而这些电商平台企业,在进军农村市场时,大多是有与当地政府进行了战略协议项目签约,并取得了政策文件和专项资金方面支持的。

 

 



看看吧,这些电商平台在乡村推广,不约而同,都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购”。

在农村推广电商,着力点放在“购”字上,也就是以能帮到村民买到更物美价廉的商品为重点,这也就不能怪央视《焦点访谈》所评,“各大电商平台不约而同都看中了农村市场,都在跑马圈地。”

面对《焦点访谈》的评论,一些涉农电商平台,特别是与政府有着农村电商战略协议,要执行农产品上行落地的电商平台、企业,纷纷站出来说话了,意思是农产品上行难,有诸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农产品生产没有标准化,没有规模化,没有品牌化,没有人才化…………要保持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上行的平衡,要政府、企业、农民共同发力……不是电商平台一家之责。

那么,这里就要问一下那些与当地县域政府签有电子商务进农村战略协议的电商平台、企业,你们不是举着政府的文件、掖着惠农的资金,扛着农村电商的大旗,轰轰烈烈地下乡的么?政府给政策给资金,不是希望你们通过自已的技术和服务,让农产品上行开花结果的么?农民盼星星盼月亮,把属于自已的惠农福利让出来,不是寄希望你们通过农产品上行,给农民增收增效的么?

其他的且不说,单就人才缺乏一事,相信拿着政府资金,承担着农村电商落地任务的电商平台和企业,都会有培训。光看报道,一年培训了上万好几万人次的都有,培训费用政府也补贴了不少,难道就没有培养出几十百儿个的农产品上行的人才?就算没有从农民中培养出来,难道“有志于”从事农村电商,要做好农产品上行,建设更美好农村的电商平台和企业自身,也缺少农村电商人才?

如果没有,诚如此,也难怪《中国农业死于中央文件》一文会拍案悚言:中国农业已进入由外行指导内行,屁股领导脑袋的末法时代。

此言虽过激粗鲁,但也不无道理。

不知道刚刚单列于中央一号文件的“农村电商”,是否也会死于中央文件?!

 

从理论的角度,一些涉农电子商务专家是这样认为的,农产品上行,是要卖得动、卖得多、卖得好、卖得贵。但如《中国农业死于中央文件》一文所举案例:当你去农贸市场买菜,面对2元/斤和6 元/斤的番茄,你会买哪一种?2元/斤与8元/斤的大米呢?10元/斤与50元/斤的猪肉呢?……当你理直气壮地质问为什么本来2元/斤的大米要卖8元/斤,本来10元/斤的猪肉要卖50元/斤时,别忘了这些“本来”的前提是,农民白种地或赔本种地(本来)不是理所当然的。

风戈在前面的几篇涉及农村电商的文章中,分别提到了几个农户案例。一个是种植红薯藤的,走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道路,专业化、规模化是慢慢成型了,但却好象与农村电商无关,因为这种生鲜的应季餐桌绿色农产品,在本地和周边地区,通过线下的渠道,就能卖得动、卖得好了,价格也根据市场行情随时调整,比起线上的销售渠道来得快,来得方便。此时,若一定要他按照电商的套路、模板,抛却传统农业的方式,去做“现代农业”,恐怕多半会死在半道上。

而另一个种植金银花的农户,虽想按照电商的规模化、品牌化等模式去发展,无奈规模化需要扩大种植面积需要土地流转费用,品牌化有机认证需要一笔不小认证费用,电商线上推广还需要流量费……这样一算下来,政府的发展农村电商的惠农资金都给电商平台和企业去了,去背利息贷款还不一定贷得到,贷到了还不一定能还得起,还不如就老老实实先‘管好’自已这二十几亩地,先让自已“活下来”再说。

 

再来说说那位在“深山老林”里养特色“双头乌”土猪的农民兄弟吧。公司也注册了,商标品牌也弄好了,规模也规划好了,安装了视频监控随时进行“溯源”,甚至连公众号都在要风戈帮助去申请开通……

尽管,这种“两头乌”的土猪不会是养二三个月就能出栏,尽管,这种“两头乌”的土猪是生态环境下喂养成长的,尽管,这种“两头乌”的土猪也会是40、50元/斤,尽管风戈在上一篇文中希望这位养猪兄弟能象中国发展航母的心一样去开展他的“养猪事业”,但,今天,我更希望,这位兄弟不要被“农村电商”所困扰,要真正的回归传统、回归自然,宁愿做“小农”,决不做“大鳄”。

有一种农业,叫“情怀农业”。

“这里的情怀,可能是对农业的情怀,也可能是对家乡的情怀,更可能是对家人健康的关爱,还可能是对某一个作物的特别爱好……总之,因为某种机缘巧合干起了农业。这种农业往往不是以盈利为核心目的,所以总能坚守自已“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底线。”

那些动辄“讲故事”、“讲情怀”的农村电商从业者,要真正做到不忘初心,估计得放下文件,扛起锄头,收起那颗誓要将好产品打造成“好网货”的心,走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种养殖问题。

既使,你放不下心中那颗“挂念”农业、农村、农民的心,一心要助力农产品上行,那也不应该只是待在农村,建几十个乡村服务站,而是要深入城镇、社区,帮助城镇居民解决“网购”不到生鲜、安全、放心的农产品痛点问题,才是始终。

希望中国的农业,不会死于中央文件,更不会死于中央文件里的“农村电商”。

(摘自:新浪微博@风言-丰语)

转载请注明:农贸易家 » 中国农业死于中央文件!那农村电商呢?

高品质食材供应,不负自然不负卿代理下单
喜欢 (0)or分享 (0)

高品质农特食材供应,为您而挑剔!

另有滋补养生、服装鞋袜、护肤/化妆品、生活用品等国内外大品牌·限时/限量特惠秒杀品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